熱門文章
缺標準,少度量!怎么才算智慧城市
發布時間:2019-02-27 分類:趨勢研究 來源:經濟觀察報
未來的城市是什么樣?方可的答案顯得很實際,“最低也是一個符合標準的城市”。他是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戰略總監,也是山東省科學院新一代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一員,自從2014年第一次接觸智慧城市標準化,這位曾經的IBM程序員至今已經參與了多項國家標準的制定。
方可很忙碌,幾乎每周都要在濟南和北京之間來回奔波一次,他說,標準是政府選擇合作企業的尺子,也是企業在甲乙方出現分歧時的評判依據,“現有的標準太少了,我們面臨普遍情況是無標準可依?!?
在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經歷了一個自上而下的推進過程,標準化的制定亦是如此。2013年11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牽頭組建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正式開始制定國家標準,而后又與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標準體系,明確加快制定核心和急需的指標。
2016年,第一項國家標準《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發布。迄今為止,智慧城市領域立項37項國家標準,已發布18項,除了評價指標體系之外,還涉及頂層設計、數據融合、參考技術、公共信息平臺、軟件服務預算管理等標準。
盡管如此,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全國還未形成統一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而已制定的標準,缺乏可落地的應用性。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設積累的問題也逐漸顯形,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項目在多年規劃之后停擺,盲目照搬,脫離實際,過度追求高新技術和大平臺等硬件設施……智慧城市建設困難重重。
規劃難,落地更難
去年,武漢經濟開發區智慧云平臺項目的共建雙方陷入了一場官司,承辦方武漢智慧科技將牽頭建設的微軟中國以及其指定IT集成商華盛天成告上法庭,要求后兩者返還軟件產品和服務購買費用3千余萬元。
武漢智慧科技認為,微軟中國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及配套方案存在重大瑕疵,設計場景、產品與服務配置和武漢開發區實際需求存在重大偏差,導致最終該項目中微軟產品幾乎沒有使用,Azure公有云使用量至今不到12%。
然而,微軟中國則認為,公有云的實際使用量低于預期,是因為武漢智慧科技延遲付款、延遲提供數據中心等致使場景開發測試宮鎖延遲造成的。
雙方各執一辭,案件仍在審理中。不論從法律角度微軟中國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如今的武漢經濟開發區智慧云平臺項目,很可能爛尾。
智慧城市項目“設計容易、落地難”不只是武漢經濟開發區一家面對的問題,它已經成為制約智慧城市發展的重重阻礙。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智慧城市發展聯盟秘書長鄭明媚撰文指出,很多地方開展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存在盲目照搬、脫離實際的問題。而以企業為主導的設計,往往過度追求新技術,與實際需求脫節。
國脈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結果顯示,2018年中國智慧城市平均得分為57.1分。
同時,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地區差異明顯。受經濟發展水平、城市信息化水平等影響,東部、南部地區在智慧城市發展方面存在明顯優勢,北方城市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認知明顯差于南方。
標準是一把尺子
在方可看來,制定標準是智慧城市的基礎性工作——是一把尺子,在甲乙雙方存在歧義或模糊的地方有標準作為評判。對于政府來說,在選擇企業時,有了標準,就有了丈量的尺度。
萬碧玉也同樣認為,不同的利益相關方、組織和城市管理者,對智慧城市有不同理解,切入點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標準工作就是要讓各方統一認識,規范技術要求,將智慧城市的最佳實踐固化下來,引導智慧城市建設。
今年,新的一項國家標準《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將正式實施,方可是這項標準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有業內人士向他提出了質疑,每一個城市的頂層設計需求都不一樣,標準會不會框死創新?
不光是針對頂層設計,已經發布的其它33項標準,同樣需要面對這樣的質疑。一位要求匿名的智慧城市建設方專家認為,一方面,目前智慧城市正在探索期,相關廠商歸納的智慧城市經驗不足以反映全貌。
這位專家認為,對比國外城市的標準,中國智慧城市標準偏向于評價性通用標準,這與自上而下的制定流程有關。而國外則是特定領域的標準,針對性更強,執行效果更好。不過,中國的一些標準執行差,反倒讓城市百花齊放。
方可并不認同這些質疑。他解釋到,目前,總體組發布的都是推薦性標準,并不強制執行,目前制定的標準基本都是通用型標準,并不會阻礙創新。就像造一把刀一樣,標準只是規定刀的強度、硬度和鋒利的程度,但是怎么打磨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辦法。
方可認為,應當把標準看作是一條基準線,從標準制定漫長而艱辛的協調過程,就可以看出標準制定的價值。2014年,課題組在第一個智慧城市評價體系標準制定時,對于哪些指標可以衡量智慧城市,也并沒有清晰的認識。后來,課題組成員調查了二十多個國家部委對于智慧城市相關要求,得出200多項要求,最后分類、合并、整理,依次和各個部委協商,用了三年時間形成了最終的54個評分項。
最后,全國220個城市通過這個評價體系做了測評。方可強調,測評的結果不是為了排名,而是為了制定更實事求是的評價體系指標。
今年4月,新一版評價體系將發布,以后逐年都會有新的改動。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標準則是一個環形系統,相當于出題,答題,再修正,以標準體系為尺度,可以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
但是,具體如何提升,這是標準解決不了的問題。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總經理張晨認為,標準都是指導性的,具體還要按照實際要求來做。對于一個城市的政府來說,必須要知道自己的優先級,明白通過技術手段優先解決什么問題。
明確需求才能制定可落地的規劃,有了標準才能科學地落地規劃。這是萬碧玉給出的結論:只有統一的標準,才能有統一的數據接口和應用體系,但是智慧城市的建設,一定要根據自身需求來解決問題,一城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