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互聯網+停車”,何時能出獨角獸?
發布時間:2017-05-05 分類:趨勢研究
截至2016年底,我國的私有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億輛,以平均每天每車停車1次的頻率計算,整個停車動作每天會重復2億次。
同時據發改委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停車難成了一個越來越嚴峻的社會問題。
從2011年起,便開始有創業者探索用互聯網技術來解決停車難題,但歷經六年,依然沒有誕生一個可行且有效的解決方案,“互聯網+停車”會是一個偽命題嗎?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這四句詩表達了曹操的什么心境?”
“去吃飯找不到停車位?!?/span>
一個網上廣為流傳的段子,生動形象的描述目前的停車現狀。停車難已經成了一個困擾大家已久的社會問題。
據騰訊創業不完全統計,2011年起,中國互聯網停車行業已經累計融資超過20億,有超過20家創業公司為解決這個難題而奮斗,但歷經六年,卻沒有一頭獨角獸能真正借勢起飛。
其背后原因是“互聯網+停車”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還是停車難這個問題根本就無法解決?今天,騰訊創業將從傳統停車難的原因說起,去尋找互聯網+停車未來的發展方向。
01車位少只是原因之一,資源不協調才是問題的關鍵
一說起停車難,許多用戶的第一反應就是,停車位太少。
以北京為例,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機動車保有量560萬輛,停車位約有302萬個,缺口近260萬個。
無疑車位較少是停車難的其中一個原因,但這串數值的背后,還有一個數據。
雖然北京有260萬的缺口,但北京市停車場的利用率工作日僅為65%,節假日也只有83%,70萬—80萬個車位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
從以上的幾條數據,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停車難,不僅僅是因為車位少,而是資源不協調,導致大量的閑置資源浪費,讓用戶在想停車的時候,卻沒有車位。
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無非和以下兩點有關:
1、停車場智能化不夠,空間利用率不高,停車位不夠多
如果有足夠多的車位,那么想停哪兒就停哪兒,這是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而目前通過改造停車場,建立立體停車空間的創業者,因為難度較大,目前來說相對較少。
2、信息不透明,未合理利用資源,造成資源浪費
在傳統的停車場中,每一個停車場都是一個信息的孤島,用戶在需要停車時,無法判斷這個停車場里是否有足夠多的空余車位,當判斷出現失誤的時候,不僅會浪費較多的時間,還會對交通造成很大的壓力。
問題的原因已經如此清晰,但一向善于解決資源不平衡問題的互聯網卻遲遲沒能給出解決方案,已經吹了六年的互聯網+停車也遲遲未能迎來風口,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在探究這個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目前“互聯網+停車”的四種模式。
02四種模式,目標統一,各有優點
側重信息類
1、初級的信息分享,打破信息孤島
通過對各大停車場的地理位置信息收集,為用戶提供目的地附近的停車場位置,節約找尋停車場的時間,不參與到任何停車場的運營活動當中。
這樣做的優點是不涉及到停車場的設備資金,停車場位置信息的收集主要通過公開數據獲得,運營較為輕松,涉及資產和資金都相對較少。
側重信息運營類
2、深入停車場改造及運營,為用戶提供精準信息
以提供停車設備參與到整個停車場的運營中,為用戶提供,預約車位,停車場位置導航,無現金支付停車費用,智能化停車場等服務,不僅完全打破了信息孤島,還讓每一個停車場的數據信息透明,為用戶抉擇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服務。
通過信息分享,讓用戶充分利用停車資源,從而解決停車難題。
對B端用戶來說,停車場的改造,讓B端用戶對于停車場的管理更加輕松,同時在后期的廣告等增值服務上,這類模式也能依靠車型等數據,做到精準的廣告投放,盈利模式多樣。
側重資源利用
3、“共享車位”P2P模式,B2C模式,利用閑置資源,與城市碎片空間,解決停車難題
1、P2P模式,讓用戶的車位在空閑時候得到充分利用,盤活車位空閑時間,提高車位的使用率。
2、B2C模式,停車公司向個人單位,或者物業租憑閑散車位,向用戶分時租賃車位。
這類模式的優勢在于,充分利用閑散資源解決停車難題,價格相對較低,B2C的統一管理,停車體驗更好
側重延伸服務
4、代泊車服務,更多延伸服務。
該模式以代泊員代為停車,使車主從停車難中完全解放出來,節約車主的時間成本,同時用戶還可以讓代泊人員完成加油,洗車,保養等內容,還能把泊車電附近的空閑停車資源盤活,以時間換空間。
以上四種模式看似都圍繞資源的合理利用在作文章,但為何停車這個難題還是沒能解決呢?
03在大環境的影響下,目前還處于數據積累階段
在以上所盤點的四種模式中,第一種模式,和第四種模式,都因人力成本較高,或者缺乏壁壘,場景限制等原因,發展較為緩慢。
目前行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為第二種“側重運營”模式,和第三種“側重資源利用”模式。
第二種模式,能被資本看好的原因,是其深度介入停車場運營,建立了以停車為核心的多業態服務,盈利模式多樣且想象空間大。
但如何獲得更多的數據,就成了制約這個模式發展的關鍵,而恰巧中國傳統停車場以渠道為導向型的經營模式,讓獲取數據變得困難重重。
以北京為例,據數據顯示,目前北京正在運營的停車管理公司就有4000家,面對管理層次不齊的眾多玩家,如何與他們達成利益的平衡,使其愿意把停車場數據接入平臺,成了最難處理的問題。
儼然,各大創業者們,已經形成了以停車場為戰略根據地的山頭模式,把自身掌握的停車場數據作為抵御對手的第一道防線。
而利用閑置資源的P2P,B2C模式,則受限于如何接入更多閑置停車場的問題。
在P2P模式中,因為缺乏標準,管理較為困難,和前幾年市場對共享模式的認可度較低,接入平臺的車位數量相對較少,
而B2C模式,則非??简瀸﹂e置停車場的選址與數據分配,如何讓更多用戶能使用自己管理的停車場,與如何更多的收集城市碎片空間成了B2C的兩大難題。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以停車場為根據地的山頭模式,還是利用閑置資源的共享模式,目前來看大部分都還停留在對終端停車場的建設,與各種車位的收集上,互聯網在其中還只是扮演平臺分享,和后期數據變現的角色,并未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難道互聯網技術在停車市場中只會如此雞肋嗎?未來“停車+互聯網”應該如何發展呢?這個行業還會誕生獨角獸嗎?
04信息數據收集是解決停車難的基礎,做好數據分析與預測,才有成為獨角獸的潛質
在未來,要解決停車難題,互聯網大數據是其中的關鍵。
如何通過數據預測,與數據分析判斷當下和未來的停車環境及路況環境,為用戶生成最優的解決方案,根據不同用戶匹配不同的停車方案,真正的做到資源的合理運用和分配,這才是解決停車難的關鍵。
例如,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商圈,和小區一般都比較集中,當大多數人在同一時間把停車的目的地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的時候,就會造成某一個地方的停車位非常擁擠,如何通過大數據的分析預測,結合當前環境,通過價格劃分,停車場設施劃分,合理的為用戶提供多種備選方案,真正的做到合理的資源分配,從而解決停車難題。
同時,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對于實在無法在目的地周圍找到車位的用戶,擴大停車半徑,引導用戶體驗一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失為一種解決停車難的方法。
從目前來看,整個“互聯網+停車”還處在信息數據收集,發展與改善傳統停車場的基礎上,這個階段比拼的是資本和資源,但未來,通過停車數據進行分析預測,鏈接資源,提供合理的停車解決方案,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