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智慧停車系統在車聯網中不斷“升值”!
發布時間:2017-03-02 分類:趨勢研究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中國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建設都將獲得長足發展。信息惠民、智慧交通、平安社區都如雨后春筍一般破土而出,欣欣向榮,推進城市現代化的深度與廣度。車聯網正在從藍圖變成現實,而作為車聯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智慧停車場將突顯其更高的價值。
互聯網以及IOT(物聯網技術)為安防行業帶來極大的變革和新的機遇。這不僅推動了安防行業的創新變革,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流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特征。
現在的智慧停車場管理正在淡化“門禁”的概念。門禁概念涉及的是粗放管理,精細管理就不僅是門禁概念了,更包括產權的概念。比如說你家的車位,周一到周五白天是閑著的,整個社會很多這樣的車位白天都是閑著的。你們家附近可能有商場,可能有醫院,可能有其他的場所車位根本就不夠用,他們希望找車位停車以方便辦事,那你的車位能不能拿出來給他們用?如果能夠合理安排,把暫時閑著的車位拿出來給需要的人用,那么社會停車資源就多一些,這就是車位共享的理念。
當然也不會讓你白白拿出自己的車位給別人用,比如說這個停車位今天停了幾輛車,收了一百塊錢,物業分一些管理費,其他的是你的收益。如果用卡怎么進行這種分配管理?所以我們現在有視頻收費引導,每個車位前面有個小攝像頭,車位上有沒有車,有車的話車牌號是什么?這樣就很清楚。
也就是說,對于用戶來說,如果你今天把你的車位提供出來,有沒有車來停你的車位,它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走,停了多久,收了多少錢,這些數據物業知道,車主也知道,信息是透明、共享的,這樣車主就可以放心地拿出來了。這就叫精細化管理,將為運營商和客戶各方都帶來更高的價值。
可能更多地使用人臉識別、生物識別技術,我們可能不僅不再需要帶著現金出門,甚至不再需要一張卡。物聯網時代的停車場,必然帶給人們更多的便捷和安全,這正符合人們向往自由、渴望擺脫束縛的愿望。
比如現在不僅可以用手機預定餐廳,還可以讓車主用手機查找餐廳周邊停車場空位情況、停車單價、是否可以預定停車位,輸入車牌號預定停車位以后,手機將收到預定的車位號;手機里的APP為車主導航到停車場。這就是移動物聯網時代的城市停車引導,比目前依靠LED顯示的停車引導模式能服務更大的地理范圍和更多的目標人群,更有針對性。
實現上述精細化管理的重點是車牌識別。做好車牌識別了,卡的作用會大大減弱,甚至消失。不僅是停車場不再需要卡,各種行業一卡通和城市一卡通也可以通過識別技術和移動支付技術將卡的作用弱化,甚至進入無卡時代。
車牌自動識別系統可對所有出入的機動車輛進行圖像捕獲,支持地感線圈檢測及視頻檢測等多種檢測方式。系統還支持多種檢測方式間的備份,當地感線圈檢測設備出現故障時,系統可自動轉換為視頻檢測模式,大大地降低了漏拍的幾率。
配合車牌自動識別系統,在高清晰CCD攝像機的基礎上,輔以專利的照明技術和控制技術,確保在各種時段、各種環境光(強順光、強逆光情況下)及各種天氣下均能獲得清晰的駕駛人臉像信息。抓拍車輛信息的同時,也能記錄當前車輛實際駕駛人,方便管理人員進行身份驗證。
通過先進的特征分析和運動檢測算法,可以做到對非機動車和行人的準確抓拍,并將抓拍圖片和記錄保存在服務器中,查詢取證簡單便捷。在人車混行、管控難度更大的出入口,系統也能夠提供完善出色的安全保障。
目前的系統大多支持的白名單車輛設置,可實現當此類車輛進出時,直接聯動道閘開啟,無需人工方式控制,車輛通行后,道閘自動下落,保證在車輛通行壓力比較大的上下班高峰期間,固定車輛的快速通行和車主的良好駕車體驗。
去年3月份,為了解決居民停車難問題,國家發改委專門印發了《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近期工作要點與任務分工》。這份文件中,與出入口系統相關的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加快停車場建設,特別是要推動單位、小區、個人利用自有空間建設停車場,并且可以開放企事業單位的停車位資源給社會車輛使用;二是加快車牌識別、停車誘導等高新技術在停車領域的應用,推動停車和互聯網融合發展。
可以預見,未來兩年隨著車牌識別算法的日益成熟,準確率的不斷提升,并在普通高清監控相機上的廣泛應用,智能停車系統的發展前途不可限量。
智慧停車在整個智慧城市中雖然只是很小的一個組成部分,卻是不可或缺的。物聯網則是實現智慧城市(及車聯網)的重要技術手段。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說過:“從物聯網到大數據再到智慧城市,是格物致知的過程,通過分析決策達到知行合一”。
不久的將來,以物聯網為基礎,包括車聯網,在大數據的驅動下,可以方便地尋找停車位,不僅是交通更加暢通,智慧城市也包括停車場將迎來爆炸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