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淺析:智慧停車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發布時間:2017-10-13 分類:交通百科
我國關于智慧城市建設自2009年提出以來,一直與信息化高度結合,近年政府大力推動互聯網+傳統產業的融合,令智慧城市建設更加深入。智慧商圈、智慧社區、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停車等,成為智慧城市的基礎構建。
提到智慧停車,則不得不提停車的物聯網+互聯網的平臺。2015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將推動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企業把服務性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鼓勵互聯網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實時交通運行狀態查詢、出行路線規劃、網上購票、智慧停車等服務。
停車的物聯網+互聯網平臺在智慧城市中必不可少,在智慧交通的建設上,通過停車物聯網+互聯網平臺,可實現信息共享、數據通訊、導航定位等功能,并與平臺、停車場形成有效的運營管理體系,以及發揮出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停車場運營管理能力;同時,亦可解決城市車位資源稀缺的難題。
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
根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85億輛,其中汽車1.84億輛。從分布情況看,全國有46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其中北京、成都、深圳、重慶、上海、蘇州、天津、鄭州、西安、杭州、廣州、武漢、石家莊、南京、青島、東莞1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汽車保有量保持快速成長,無疑支持智慧停車行業發展。
與此同時,出現的違法停車、亂停車的行為普遍,給停車管理帶來挑戰。從城市停車現狀看,停車場結構分散,部分停車場的產權和管理也非常復雜,涉及多方利益的分配問題。停車場作為停車生活的最底層從業者,普遍素質不高,對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不夠,大部分采用原始的管理模式,智能化水平極低,直接導致停車位難求、停車體驗差、停車供給端空置率高、管理成本高等問題;同時,也給智慧停車行業帶來機遇。
大城市停車難題頻現
停車場是用車最為剛需的消費場景,目前我國的私家車使用中花費最高的四大領域分別為加油、汽車保險、停車和保養,隨著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高效利用相對有限的空間資源,成為建設智慧城市的最大訴求。
據報告指出,北上廣深作為中國的四個超級城市,車輛保有量逐年上升,停車泊位量已無法滿足現有停車需求,在2015年,4個城市的平均停車泊位缺口率為76.3%,每個城市至少有超過200萬的車輛并無正規車位可以停放。
與此同時,大量的經營性停車場卻存在長期空置的問題,近五成停車泊位沒有得到合理利用,可以有效解決泊位資源重組的智慧停車場整體覆蓋率不足十分一。對于智慧停車的關注度及扶持度,有待提升。
市場規模達萬億級別
隨著城市的發展,車位缺口將持續增加,智慧停車設備需求龐大。2014年全國有近50個城市出臺了約70項關于停車場建設和管理的政策。2015年至今,發改委等七部委曾聯合發文推動智慧停車,2016年北京、深圳等均出臺較為嚴格的停車場監管條例。
整個停車產業迎來了新一輪機遇,智慧停車無疑是這個浪潮中的寵兒。未來智慧停車的作用將逐漸凸顯出來,并愈來愈受到重視。來自政策的推動及城市交通的剛性需求,均是重磅的催化劑。迪蒙曾做過估計,以車主一年3,000元人民幣的停車費測算,智慧停車市場規??蛇_萬億級別。在智慧停車場建設領域具備軟硬件綜合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企業,將率先獲益。
充分利用公私合作模式
2015年被停車行業從業者稱為智慧停車元年,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加入智慧停車行業的競爭公司已超過130家。這一年的停車市場在每個停車難的城市均展開激烈的競爭。在停車這個行業上,市場看起來很大,車與停車位之間隔著停車場、商家、政府等多重中間機構,這些都是可優化的點。
有分析認為,智慧城市+PPP(公私合作模式)是最為確定的投資領域之一,截至6月底止,各地政府推出的PPP項目涉及9,285個,投資總額達10.6萬億元人民幣,項目主要以交通基建、水利、市政設施等為主,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設項目中,PPP模式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因此,停車行業從業者在進行本地停車市場的覆蓋和快速獲取用戶的過程中,應積極加入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等建設,只有接入智慧城市系統,把大量智慧項目系統性整合,再與信息化高度結合才有意義。停車行業從業者一方面需要占有市場高地,再透過成功案例有效連接地方政府,這樣才會有真正的競爭力。故停車玩家如何跟地方政府、工程商、集成商、持有物業者等達成合伙制度,相信是快速蝶變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