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解決停車砍價“剛需” 需堵疏并舉
發布時間:2017-07-12 分類:趨勢研究 來源:法制晚報
據《北京日報》報道,今年年底前,本市將完成3916個路側停車電子收費試點,預計到2019年全市路側車位將全部實現電子收費。不過記者近日探訪試點街區發現地磁和視頻樁車位頗受冷落,電子收費的路側車位使用率仍有待提高。
很多“老司機”或許還記得,1999年、2004年、2009年,本市就已經先后推行過幾個批次的路側電子停車系統,也就是俗稱的“咪表”,但是后來,不論這些咪表是投幣的還是刷卡的,沒多久就都被廢棄了。至于廢棄的原因,除了技術因素,也和人工收費更方便、更隨意不無關系。
咪表管理系統的引入需要不少資金,但最后成了擺設乃至廢鐵,其中所造成的資源浪費令人惋惜。如今,我們的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再度“重啟”,可以說有喜有憂:一方面,現在的技術上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像是視頻樁、地磁感應等等,和上個世紀末推出咪表的時候相比,有了濃郁的“科幻”味道。但是另一方面,技術雖說更完善了,但是在“人”這個層面卻并沒有多少改觀,無論是老司機還是新手上路,都還是想把車停在不要錢或者可以砍價的車位上,而電子停車收費系統卻是可丁可卯毫不通融的,不給足了錢肯定不行。
停車收費從人工變成電子,可以讓管理和服務都更加規范,可以避免跑冒滴漏,不再讓某些人中飽私囊,這顯然是大勢所趨。但是要把這件事做好,避免咪表那樣劣幣驅除良幣的“悲劇”再度上演,顯然還需要更多的措施,而不僅僅是收費技術的升級。
從“堵”的方面來說,對于司機亂停車、停車管理員議價亂收費的情況,都要加強處罰力度。盡管停到正規車位要收費,但是和貼條兒罰200的成本相比,還算是便宜的吧?加強對亂停車的查處,讓人們不再心存僥幸,就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正規車位。當然,整合資源,多一些立體車位、共享車位,別讓司機們想花錢停車都找不到地兒,也是非常重要的。
從“疏”的方面來說,正如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在一些車位緊張的住宅小區和寫字樓周邊,居民、上班族如果長期把車輛停到“不議價”的電子車位上,那成本也是高得離譜,因而對這些群體來說“停車砍價”也算是一種“剛需”。
所以,要避免電子收費系統水土不服,不妨推出一個優惠系統——比如說某些區域的車位可以向經常光顧的司機推出“會員價”、“批發價”或者“封頂價”,這一點在技術層面,當然并不困難,像是每周、每月停夠多少小時可以有多少折扣、返現之類的工作,設定一個程序或者開發一個APP,電腦就可以自動完成了。
當年的咪表之所以半途而廢,還因為很多人覺得“直接給停車收費員交錢更方便”。但是現如今,隨著移動支付以及ETC的普及,不用掏錢包、不用找零的付費方式可能會更加方便。從這一點來說,我們或許也不必擔心今后的路側電子收費系統再踏上咪表的老路——倘若今后的路側電子收費系統可以實現手機預約、滿額打折、自動扣費等諸多功能,那么專門去找人工收費車位和管理員砍價兒情況就會越來越少,斥巨資建設的視頻樁、地磁感應等設備也就能夠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