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聚焦:智慧停車為何需清除智慧通道上的路障
發布時間:2018-03-30 分類:行業資訊
武漢“停車場年”實施三年,主城區停車位剛性缺口還有30至40萬個。近年來,武漢智慧停車業方興未艾,多款智能誘導、支付APP,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上線運行,據記者調查,智慧停車帶來了許多便利,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離“全智能”尚有距離。
為了讓停車容易些,近年來武漢市“上天入地”地修建公共停車場,但是車位在增加,汽車保有量也在上漲,加上區域資源配置、市民停車習慣、價格標準不一等老問題,停車難依然困擾著很多車主。
智慧停車能運用大數據合理調配車位資源,對車主進行有效引導,提高車位使用率,應該廣受車主歡迎。但是就生活實際體驗和記者調查來看,云端上的“智慧停車”落地落得并不穩當,在車位分派、收費標準、推廣共享等方面,都遭遇了不少阻滯。究其根本,是因為設施雖然智慧了,思維卻依然有隔閡,各相關方面缺少統籌和協作精神。
停車位產權方計較利益得失,不愿意開放共享或合理降低收費,導致大量立體車位閑置;停車平臺之間互不連通,各自圈地;一些停車場并未實現智能化,導致車主被誤導;市民用車頻率太高,停車習慣不好,導致路邊車滿為患,停車場空蕩蕩……種種技術無法突破的壁壘,讓智慧停車顯得沒那么智慧了。有時候,車主可能下了好幾個APP,兜來轉去,最后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停車位。使用體驗不佳,智能停車應用自然也就難以推廣。
無論是順應城市未來發展趨勢,還是解決實際的民生難題,都應讓花心思、大投入建成的智慧停車系統發揮最大作用。如今,大數據、云支付、共享經濟等概念,深入滲透生活。但舉目四望,新興技術要真正廣為人知,讓人們養成使用的習慣,改變生活方式,不僅技術上要過關,更要創造便利通暢的線下環境。這就需要各個停車場和交管部門,以及廣大車主等所有參與者,以豁達的胸襟,嚴謹的態度爭取公共利益,齊心協力清除智慧通道上的“路障”,讓技術能自在地發揮其神奇作用,真正成為緩解停車難的智能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