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總結:智能交通2017 資本競相來顧
發布時間:2018-01-17 分類:行業資訊
有分析人士認為,相較于智慧城市等宏大規劃,智能交通產業擁有市場、技術、資金等多方面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或將很快到來,這正是智能交通對各類資本的吸引力所在。
2017年的智能交通市場看起來很熱鬧,市場增長速度雖有所放緩,但仍然高達20%以上,算上今年暴漲的安防市場中所包含的智能交通管控設備部分,也可以說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2017年智能交通進入到一個“概念創造引領市場創新”的階段,在BAT、滴滴、高德等互聯網企業的熏陶下,行業也在自發的創造概念、口號,這也是行業發展到成熟階段后的必然。
實際上來從資本市場來看,傳統ITS的資本活動其實并不活躍,全年僅有一家公司登陸A股市場;籌備上市的公司也是屈指可數,一方面可以說行業發展成熟,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傳統ITS行業后繼乏力。與人工智能、城市停車、貨運信息化等領域動輒上億的融資相比,傳統ITS領域顯得有些寒酸,看起來越有“錢景”且處于混沌發展期的領域,如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等,融資數量高的嚇人;炒共享出行、輕資產概念的,也不甘落后,滴滴、摩拜、OFO等等,一個滴滴的560億美元(3600億人民幣)估值估計就基本等同于目前所有傳統ITS上市公司的市值;有現金流,能講故事的停車領域,雖然和前兩個領域“吸金”能力相差較遠,但仍然比下有余,尤其是未來要進入“圈車位”的階段后,融資肯定會更嚇人;
只有做項目、賣產品的ITS企業,一年市場總規模也就幾百個億,大大小小一兩千家企業分食,項目和產品都馬虎不得,說起來個個項目都是標桿,做砸一個項目,就得影響一批項目;此外,還得擔心來自安防、電信、互聯網領域的大佬們搶吃,擔心同行一個不小心低價競標。
說到底,還是政府需求驅動市場增量有限,運輸、出行市場市場廣闊。當然,選擇什么樣的模式,和企業的基因、擁有的資源相關,也和市場環境有關。踏踏實實的做項目、工程、研發,來錢雖然慢,但是踏實,不像一些互聯網經濟,”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流星一樣,眨眼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