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人民日報:智慧停車,讓城市更從容
發布時間:2017-09-28 分類:趨勢研究 來源:人民日報 何鼎鼎
解決停車難,僅有一個城市級的智慧交通基礎架構還不夠,關鍵要有一個政府、企業、社會、個人相調適的智慧治理架構
停車難是老問題,背后有一系列難題。車位供給總體不足,找車位時間成本過高,老式收費導致漫長等待,都是很多人的切膚之痛?!敖怄i”這一難題,有沒有好方法?在哈爾濱舉辦的“2017年中國城市智慧停車高峰論壇”上,人們將目光聚焦在了“智慧停車”。
智慧停車并非新概念,2015年就被稱作中國智慧停車元年。這一概念試圖通過技術支持,實現在線查詢和泊位預訂,并支持誘導停車、反向尋車、智能支付。發展智慧停車,首要目的就是解決停車信息不對稱。2015年《中國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報告》有過這樣一組數據:北上廣深停車位平均缺口率達76.3%,而停車場泊位平均空置率卻高達44.6%。車位絕對缺口與相對利用不足并存的狀況足夠說明:加強停車位的供給固然關鍵,但盤活車位資源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如果有這樣一個智能平臺,停車是不是能輕松一點?
這并不只是構想。兩年來,智慧停車已經迎來了一輪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過200家企業研發了各種智慧停車APP。然而諸多實踐也表明,技術固然是化解難題的手段,真正的推廣卻離不開“兼容”。因為企業分頭行動,城市內部“山頭林立”、數據彼此獨立,用戶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難以升級,停車也就難以真正“智慧”。能不能建立一個城市級智慧停車系統?這是哈爾濱的考慮。面對千萬級人口、超160萬輛乘用車,不亞于京滬的擁堵程度,哈爾濱城投集團通過聯合優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地磁傳感、近場支付等技術,搭建了一個實時化、可視化的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為國內解決停車難問題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創新樣本。
停車問題一頭直通動態交通,一頭扎進社區,甚至路內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盡相同。智能停車面臨各種權利關系的界定與處理,涉及一個城市的綜合治理問題。具體而言,泊位的普查與認證最為關鍵,沒有完備的基礎數據,后續管理無從談起;管理短板也必須補上,只有避免“路面歸交警、小區不要緊”的治理空白,才不會涌現“見縫插針”式的亂停放。再比如,有學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區白天閑置車位實現車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車費如何共享,卻有賴于更完善的業主委員會治理。這一系列問題都表明:解決停車難,僅有一個城市級的智慧交通基礎架構還不夠,關鍵要有一個政府、企業、社會、個人相調適的智慧治理架構。
智慧停車系統的目標,絕不止于方便停車,更在于有效調節車流,這便需要人們直面一個燒腦的思考題:停車管理到底是公益還是生意?從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推行“不同區域、不同位置、不同車型、不同時段停車服務差別收費”來看,停車費尤其是民營資本獨資的停車場收費已經放開;然而因為擔心亂收費,各地對停車費的事實價格管制依然存在。智慧停車,能否實現明碼標價之下的價格浮動,助推各地突破價格管理的矛盾心態?這可能是影響停車智慧程度的一個重要環節。
應該說,加快發展智慧停車已經成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課題,考驗著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更檢驗著城市運用互聯網+交通管理的現代化治理能力。如果每一個城市都能落實城市級的智慧停車方案,不僅有助于化解停車不便帶來的心塞,也有望紓解城市交通擁堵,讓城市多點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