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智慧停車:車主更從容 城市更輕松
發布時間:2019-11-26 分類:趨勢研究 來源:中國建設報
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機動車保有量正在逐年遞增。與此同時,停車設施數量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狀況逐步顯現,停車難、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挑戰。
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治好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城市病”。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傳感網、人工智能等新理論、新技術的應用,加速改變著城市生產、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以大數據、云計算作為新時代城市基礎技術手段,賦能傳統基礎設施改造。智慧停車系統的面世,不但為廣大市民帶來全新體驗,也提升了城市治理和服務水平。
停車機器人“橫空出世”
汽車業一直是AGV(自動引導車)技術應用率較高的行業。為提高生產率與自動化水平,實現少人化、低成本目標,車企紛紛在產品總裝、零部件生產環節應用了AGV技術。隨著應用不斷增多、技術不斷成熟,AGV技術開始向其他領域延伸,停車機器人成為了典型應用。
AGV技術近年來開始進入智慧停車領域,目前已有數十家企業涉足,痛點在于落地應用較少。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不久前正式投用,使一套名為RAY的停車機器人系統“火”了一把。
據了解,RAY停車機器人系統由控制中心、停車機器人、充電站、停車站和客戶端構成,讓“停車難、找車位難”成為歷史。人們只需將車輛開到停車站,根據顯示屏提示操作后便可離開。停車機器人會將車輛“抱”到車位,省時省力。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說,RAY停車機器人系統顛覆了傳統方式,實現了停車場無痕擴容,只需增加用于定位的反光條。停車機器人根據車輛尺寸,高效規劃停車位,不留車輛通道,增加60%的停車空間。
RAY停車機器人系統作為AGV技術的衍生產品,開始走進大眾視野。雖然還存在問題,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系統不斷完善,這一產品將擁有更多應用場景,被更多人接受,掀起智慧停車的新浪潮。
P+R模式緩解地面交通壓力
為解決交通擁堵、停車難兩大痛點,幾乎所有城市在交通優化治理方案中,都提到了“鼓勵公共交通出行”。許多城市也在加大公共交通體系投入,包括優化公交線路、設立公交車專用道、大力發展市內軌道交通、鼓勵共享汽車和單車項目落地等。
當前,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尚無法完全滿足所有市民需求,乘坐公共交通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依然限制著人們的選擇欲。在這一背景下,P+R(停車換乘)模式應運而生。
在出行不便的城鄉接合部或城市邊緣,駕車到地鐵站換乘軌道交通已經成為最高效的通勤方式。P+R模式能較好地解決車主進城停車難、停車貴的問題,緩解車輛向城內大量涌入造成交通擁堵和停車位緊張的局面,改善地鐵站周邊亂停車的現象。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疊加P+R模式快捷、低價等特點,讓這種通勤方式備受上班族青睞。
P+R模式緩解了地面交通壓力。隨著更多智慧化手段和新技術引入、管理運營機制不斷完善,P+R模式將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
智能立體停車庫有望“爆發”
城市停車基礎設施大體可分為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城市公共停車場、路內停車場等類型。建筑物配建停車場依附于建筑物,容量有限。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制約了城市公共停車場和路內停車場發展,加速了更高效的智能立體停車庫研發落地。
相比傳統停車庫,智能立體停車庫優勢明顯,主要體現為空間利用率高、建設周期短、性價比突出。理論上,智能立體停車庫隨著層數增加,車輛所占面積成比例減少,我國目前已經實現“平均1平方米停放1輛轎車”。在運營方面,傳統停車庫需要人工參與,費時尋找車位、排隊進出。智能立體停車庫可大大縮短停車取車時間,通過IC卡(智能卡)和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控制完成,全程無需人工參與。這套系統既節省了人工成本,使操作更便捷、更高效,還為衍生服務提供了平臺基礎。
智能立體停車庫實現了空間資源的充分利用,有效緩解城市土地資源緊張以及交通擁堵、停車難等一系列矛盾。雖然尚未達到理想預期,但是隨著產業環境逐步完善,智能立體停車庫具備了爆發潛力。
智慧停車方案期待深度融合
打開微信、支付寶錢包或客戶端,就可獲知車輛停放時長并支付費用,這種智能停車收費方式應用了無線地磁感應停車系統,不但保證收費透明、流向明確,還能有效緩解擁堵、規范停車秩序。
無線地磁感應停車系統主要采用地磁感應和視頻樁兩種技術。地磁感應設備裝在車位中央,車輛停進車位時即可感知,穩定性高、安裝便捷。視頻樁設備監測車輛駛入駛出,記錄車輛行駛軌跡和車牌號,全程無需管理員介入。如果條件允許,該系統還可配合電子車牌使用。
無線地磁感應停車系統作為智慧停車的一種應用,雖然對客觀條件和成本有著較高要求,卻可有效解決亂停車的問題,規范停車秩序,未來是智慧停車領域的重要方向。
隨著社會對城市停車問題漸漸重視、認知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停車解決方案正在展現。但是,這一領域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行業標準和完整的產業鏈條,整體仍處于探索階段,各種方案多在“孤軍奮戰”。
無論是停車機器人、P+R模式、智能立體停車庫,還是其他智慧停車解決方案,事實上都不該彼此獨立,而需要深度融合。例如,車庫建造時應預設地磁感應設備或留有接口,并將AGV機器人應用到其他停車場景。破除各種停車解決方案之間的技術壁壘、不同運營商之間的利益壁壘,尋找相互促進、共同受益的契合點,將成為智慧停車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