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人工智能怎樣打造一個網絡強國
發布時間:2019-11-06 分類:趨勢研究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過去三十多年,我國發展主要靠引進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國外技術,早期是二手技術,后期是同步技術。而現階段,不僅無法從他國獲取關鍵核心技術,而且也很難獲得一般的高技術,因此在引進高新技術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應當改變過去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邏輯??偠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時不我待,要有志氣和骨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工智能安全可控
人工智能安全可控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問題,分別是傳統安全、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倫理安全。傳統安全是與任何傳統產品 / 服務同等的安全問題,能夠與傳統產品 / 服務同等對待;網絡安全是與其他網信產品 / 服務同等的安全問題,能夠與網信產品 / 服務同等對待。
這屬于非傳統安全,需要強調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人工智能倫理安全問題,是人工智能安全可控中特有的問題,內容十分充足,比如歐盟委員會發布的人工智能 7 條倫理準則、微軟《未來計算》提出的人工智能開發的六大原則、百度李彥宏提出的人工智能倫理四原則、美國 IEEE 提出的三項人工智能倫理標準以及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 CEO 埃齊奧尼提出的三原則,在此基礎上, 筆者提出 8 項原則:
可控性:人工智能是人類創造的,應保證人類控制人工智能而不是相反。
公平性:例如深度學習資料應防止出現種族、年齡、性別、教育等等的歧視。
安全性:避免人工智能系統可能在不可預見的情況下造成傷害,或者被人惡意操縱, 實施有害行為。
隱私保障:例如未經信息來源明確許可,人工智能系統不能保留或披露機密信息等。
包容性:確保人工智能技術造福、賦能每一個人,而不是只惠及個別人。
透明度:例如解決深度學習算法的“ 黑盒”問題,以免導致出現不可預測情況。
增加社會福祉:例如不能容許人工智能作惡。
問責制:例如人工智能系統必須遵守同等情況下適用于人類的所有法規。
網絡安全要求自主可控
網絡安全的核心是技術安全。在網信領域對技術安全的表述是“安全可控”或“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安全可靠)”,至少是包含了“可控性” 和“安全性”兩個方面。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網絡安全屬于非傳統安全,其內涵比傳統安全廣泛。此前國家網信辦公布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將網絡安全審查分成“安全性”審查和“可控性” 審查,最近公布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將審查內容進一步擴大,包括審查“可控性、透明性以及供應鏈安全”以及其他多個方面,概括性地分析,這些審查主要是審查能否滿足“自主可控”的要求。
自主可控是實現網絡安全的前提,也是必要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換言之,采用自主可控的技術不等于實現了網絡安全,但沒有采用自主可控的技術則一定不安全。
在操作層面上,為了保障網絡安全,首先要做到自主可控,尤其是對于關鍵核心技術,能否滿足自主可控要求,往往具有一票否決的地位。
以可控性為例,假設消費者購買了一輛傳統汽車,自然擁有了對汽車的控制權,一般不需考慮可控性,只需考慮安全性。
但是,如果購買的是自動駕駛汽車,這輛汽車是一件網信產品,那么其安全性就變得復雜。即使汽車本身的安全性沒有問題,但它可能被黑客劫持, 這時汽車的控制權就被黑客掌控,黑客可以遙控汽車,使其不受駕駛員的控制,甚至導致車毀人亡,這便是可控性出了問題。
由此可見,對屬于非傳統安全范疇的網絡安全而言,離不開自主可控。
認清中國網信領域的總態勢
中國已經是一個互聯網大國,但還不是真正的互聯網強國。目前為止,發達國家仍然是互聯網核心技術與核心資源的掌控者。
近來“中興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充分證明 : 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國最大的“命門”,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隨著現代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等等都日益嚴重地依賴互聯網,互聯網的安全隱患不容輕視。
當前,我國網信事業的發展存在明顯的“長板”和“短板”。在長板方面,中國的優勢在于擁有世界最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最大的市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力,國家的優惠政策以及中國的舉國體制等等。
長板方面,主要體現在互聯網應用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應用包括電商、移動支付、社交、搜索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云計算等。
中國網信領域總體技術和產業的水平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中國企業在全球 ICT 企業前十名中占據 3 席,分別是華為(華為未上市,但其估值可接近蘋果)、阿里巴巴、騰訊。
這些應用方面的優勢,雖然不足以彌補我們在基礎方面的劣勢,但通過應用的牽引,能夠促進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基礎方面的提高,因此大力發揚“長板”的作用有很大意義。只要善于揚長避短,堅持自主創新,完全有可能在“長板”中的某個部分實現從跟跑并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5G 便是一個重要契機。
短板方面,主要是芯片和基礎軟件。芯片方面的短板體現在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裝備、EDA 設計工具等方面,具體而言, 芯片的產業鏈的各環節不均衡:
首先,芯片設計水平具備一定的實力,例如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的 CPU、服務器 CPU、手機 CPU 等等,都可與世界頂級 CPU 一爭高低;
其次,芯片生產水平較差,我國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公司——中芯國際(SMIC)在世界同類企業中排行第 5;
然后,集成電路生產裝備國產化比率不到 20%;在材料方面,如光刻膠全部依賴進口,其他許多材料也嚴重依賴進口;
最后,設計工具(EDA)完全依賴進口,等等。為彌補短板,國家通過 IC 產業基金計劃,第一期為 1400 億元,第二期投入更大,社會各界紛紛參與,有望在一二十年內努力補齊這一短板。
基礎軟件方面的短板包括移動 OS、桌面 OS、大型工業軟件等?;A軟件主要指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桌面、手機等), 還有大型工業軟件(包括 CAE、CAD、CAM 等軟件)?;A軟件具有規模大、壟斷性強、開發周期長等特點?;A軟件短板的危害不亞于芯片短板,此前基礎軟件的短板的危害并未充分暴露(包括安全風險和供應鏈風險)。
目前其風險已凸顯出來?;A軟件的市場基本上被外國所壟斷,對于我國而言,不僅在經濟上需付出巨大代價,而且存在著重大安全隱患。
我國網信領域的整體技術和產業水平已居世界第二,在對形勢的估計上,我們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相比發達國家而言, 中國在網信領域處于整體跟跑的狀態,但有些方面已出現了跟跑、并跑、領跑并存的局面。
當前形勢對中國核心技術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通過“引進”獲得核心技術已不可能;另一方面,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也更易進入市場,也將獲得發展壯大的機會。華為的多年備胎一夜轉正就是一個例子。
自主可控測評制度保證
我國網信技術存在短板,容易出現被人卡脖子的現象,主要在于主客觀兩方面原因:
客觀上分析,一方面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國力和科技水平等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 外國對我國實行禁運封鎖。
主觀上分析,一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影響,這一點從中國 EDA 軟件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從巴統禁運、打破封鎖,到舉步維艱、再度起航,再到攻堅克難,發展之路漫長又曲折。二是“穿馬甲” 問題危害嚴重。例如,曾經有人替微軟的“Win10” 穿馬甲,炮制“Win10 政府版”,不顧政府采購對 Win8 的禁令,打入政府等重要領域,違背了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原則,現在暴露的問題已越來越多。
自主可控需制訂客觀、科學的測評標準, 并由第三方機構實行測評;在關系到網信安全的重要場合,自主可控測評可起“一票否決” 作用。為了客觀地、科學地評估自主可控程度, 有關部門提出了實行多維度測評的要求,即除了以往已經實施的“質量測評”和“安全測評” 外,再增加了“自主可控測評”,因此,多維度測評共包含:
自主可控測評:對產品 / 服務 / 系統的自主可控性進行評估,該評估既能夠針對CPU、OS 等核心技術產品,也能夠針對其他軟硬件或服務,甚至也可針對一個信息系統或一項信息基礎設施;
質量測評:對產品 / 服務/ 系統的功能、性能等等技術指標進行測評;
安全測評:對產品 / 服務 / 系統的安全性進行測評,此種測評往往是實施“等?!薄胺直!敝贫鹊谋匾獌热?。
當前,我國網信領域要求采用自主可控的技術和產品,特別是要求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實踐證明,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如果關鍵核心技術不能自主可控,隨時會被卡脖子。堅持自主可控、科技自主,才能抵御外國的制裁。
過去三十多年,我國發展主要靠引進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國外技術,早期是二手技術,后期是同步技術。而現階段,不僅無法從他國獲取關鍵核心技術,而且也很難獲得一般的高技術,因此在引進高新技術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應當改變過去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邏輯。
總而言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時不我待,要有志氣和骨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