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推進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
發布時間:2019-08-19 分類:趨勢研究
當前,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工智能是引領這次產業變革的戰略先導性技術。2018年6月,為加快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明確指出,要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北京是全國人工智能專業人才最集聚的地區,擁有人工智能技術轉化的先發優勢。若將文化產業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對于打造全國文化中心,助力文化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人工智能賦能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初現端倪。截至2018年底,北京已有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4000余家,文化產業產值達到10703億元,年增長率達到11.9%。近年來,人工智能帶動產業發展的頭雁效應已經在文化領域初現端倪。如電影《流浪地球》的制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視聽效果,令觀眾嘆為觀止。人工智能技術正從根本上改變文化內容生產、分發和變現過程,提供了全新的文化展陳模式,彰顯出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文化傳播的“無邊界想象”。
北京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具有人工智能技術轉化的先發優勢。但人工智能與文化產業發展真正融合才剛剛開始,社會缺乏“文化+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缺乏人工智能賦能文化產業的關鍵技術,新型文化業態少,政策法制環境不健全,人工智能助推文化產業還面臨著亟待解決的諸多困難。
要大力推動AI賦能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借鑒英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結合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發揮人工智能的助推作用。
一是推動產業變革,引領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聚焦創新創意設計,引領文化產業創新。在技術層面,政府應加大研發投入,聚集文化產品研發、文化內容創作、藝術展演展陳等領域。在業態層面,推動商業模式創新,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文化傳播、文化展陳、產品流通等領域創新。在市場層面,實現精準服務,聚集人工智能數據挖掘、自主決策技術研發,實現用戶需求精準反饋,產業鏈條自主優化和隱形市場自動發覺等功能。
二是創新育人機制,培育“文化+人工智能”復合人才。引導北京地區高校布局“文化+人工智能”交叉學科專業,鼓勵培養懂文化產業的人工智能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市屬高校布設“文化+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如演藝工程、數字媒體、智能藝術等。鼓勵大型文化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形成產學研聯盟,定向培養服務文化產業的人工智能技術人才。擇優打造政府、高校和業界合作的首都“文化+人工智能”高技術人才培訓平臺,滿足現有文化領域從業人員技能再造需求。
三是融合創新要素,發展科技文化產業園區。近年來,借助文化資源整合和工業大院改造,北京建成了若干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園區。目前產業園區的主要問題是科技與文化融合不夠,創新主體類型單一。借鑒英國產業發展經驗,建立以孵化創新文化企業為目標,以北京地區高校、文化創意公司等創造文化的機構為核心,打造運行成本低廉的“文化產業+人工智能”創新園區。
四是強化政府引導,建立文化產業智能服務平臺。頗具未來感的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變革性新技術的出現,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文化產業發展。當前,首都文化產業集約化程度低,創新創意要素分散,資源配置和產品生產效率低,極大地限制了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政府應該在政策、資金、平臺方面加強引導,打造首都文化產業智能服務平臺。
五是鼓勵創新創意,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當前,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日益突出,國家應加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并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做好文化知識產權法律普及宣傳工作。政府應完善人工智能賦能文化產業的監管體制,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引領企業重視文化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侵權保障體系,打擊盜版和侵權事件。
上一篇:
深圳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下一篇:
5G時代漸行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