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喚醒“沉睡數據”,讓智慧城市善政惠民
發布時間:2019-08-13 分類:趨勢研究
近年來,智慧燈桿逐漸出現在多個城市的街頭。與傳統路燈不同,智慧燈桿整合了監控攝像頭、5G微基站、安全報警等硬件,通過信息感知和大數據交互技術,能實現智能照明、智慧交通、信息發布等功能。隨著一批批智慧燈桿在各地投入使用,智慧城市有了新的景色。
信號燈會思考,按照它旁邊屏幕的提示速度行駛,你可以一路綠燈;城管有“數據大腦”,哪里有問題可以精準定位、及時解決;到醫院看病帶一部手機,掃掃二維碼就能搞定全部手續……這樣高效便捷的智慧生活,正逐漸成為我國越來越多城市的常態。
在我國當下的很多城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前沿技術,正逐漸為現代城市治理、社會民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喚醒了“沉睡的數據”,架構起“城市大腦”,逐步構建起“善感知、會喘氣、有溫度”的新型智慧城市。
但是,我們也仍然面臨亟須解決的問題。比如,一些地方的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忽略了多部門聯動的系統性,也忽略了政府與社會的協同性,不同部門的數據系統互不聯通;又比如,個別地方的政府門戶網站,功能仍局限在單向發布新聞信息,這既與居民的需求脫節,又缺乏居民的參與,沒有服務于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上述智慧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可能是技術層面也存在問題,但更加反映了理念層面仍然存在的問題——距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理念仍有差距,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相比還有不足。我們應堅持問題導向,尤其要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善政”“惠民”層面做更多針對性的改善。
時代所趨、國家所向、百姓所期的智慧城市建設,一定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技術嵌入到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動居民廣泛有序參與到城市發展中來,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實現整個城市包容性發展,帶給居民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