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共享單車與共享汽車:相似的過程,不同的結果
發布時間:2017-07-05 分類:趨勢研究
在國內市場上,目前發展最火爆的就是共享經濟,先是有滴滴等這些互聯網共享汽車公司,后有摩拜、ofo等這些共享單車企業,隨后又延伸出來各種共享經濟,例如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以及房屋等。
在這些共享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今天咱就數一數共享汽車與共享單車的相似之處。
頻繁融資都沒有實現盈利
國內互聯網打車公司很多,就目前而言,滴滴已經成為國內霸主,其他互聯網打車公司,其份額相對于滴滴而言實在不值得一提。但是,從滴滴成立至今,滴滴融資也創造了歷史。
在2012年7月滴滴天使輪融資,金額數百萬人民幣;2月完成A輪300萬美元融資。在2013年4月完成1500萬美元融資,2015年4月完成1億美元融資,同年4月完成7億美元融資。
在2015年滴滴和快的合并,在隨后的時間里滴滴完成兩輪融資,金額高達31.42億美元。
在2016年2月完成10億美元融資,5月蘋果戰略投資滴滴10億美元,6月中國人壽戰略投資6億美元。然而,沒過幾天就完成一筆高達45億美元的融資,8月收購了優步中國,并完成了上億美元的融資。
由于網約新政的實施,滴滴發展進入困境,在2017年再次完成55億美元融資。
共享單車其體量并沒有共享汽車那么大,在融資金額上也不可能與共享汽車相比,但其融資速度與金額也創造了歷史。
例如,摩拜單車在2015年完成首輪融資,在2016年完成B、B+以及兩次C輪融資,在2017年更是頻繁融資,在過去的半年時間里,摩拜融資金額就高達10億美元,其中6月份的一次融資,創下單車企業融資新高,高達6億美元。而ofo融資歷史與摩拜相似。
無論是共享汽車還是共享單車,為了發展都頻繁融資,但這兩者都沒有實現盈利,其創始人都曾說過這樣話。
滴滴創始人程維曾說目前暫時不考慮盈利的問題;而摩拜創始人也曾表示目前不考慮盈利,主要目的在于擴張。
發展歷程相似
在互聯網打車領域,最初是滴滴和快的之間的競爭,可是在騰訊投資滴滴,阿里投資快的之后,兩者之間的競爭變成騰訊與阿里之間的較量,由于燒錢嚴重,最終在資本的促使之下,兩者合并。
在共享單車領域內,目前市場巨頭是摩拜和ofo,隨著發展的需要,摩拜接受騰訊投資成為騰訊系,而ofo先是接入支付寶,隨后又引入螞蟻金服投資,成為阿里系。
目前,摩拜單車與ofo之間的競爭還在繼續,對于兩者合并的傳聞總是矢口否認,當年,滴滴收購優步中國之前也是如此。
競爭都是直接燒錢,為了爭奪市場,滴滴與快的展開燒錢補貼大戰,給用戶補貼,也給司機補貼。在滴滴與優步的競爭中,兩者補貼升級,導致刷單現象嚴重,司機刷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騙取補貼。
在補貼的方式上,多數都是優惠券或者打折券,對于司機則是現金獎勵。
而共享單車領域內,也是瘋狂補貼,最初是以優惠券的形式,隨后優惠券都省掉了,直接免費騎行。為了打擊對手,摩拜單車還推出紅包單車、寶箱單車,都是真金白銀的送給用戶。
近日,摩拜再一次推出了免費騎行30天,這是的優惠。
發展策略上
滴滴等最初并沒有重視海外市場,多數都是資本技術出海,在網約車新政實施之后,滴滴加快了國際進程。
而在共享單車領域內,最初也是在國內發展,隨著共享單車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國家也發布了共享單車發展指導意見,隨后共享單車也加快了國際化進程。
目前現狀以及未來結果預測
互聯網打車公司目前都艱難運行,即使是UBER也不例外,2016年還虧損20多億美元,國內的滴滴已經在逐漸適應新政并加速國際化進程。
無論是UBER還是滴滴,都已經將自動駕駛技術作為重點,未來希望借助自動駕駛技術取代部分人類司機,降低運營成本實現盈利,從這一點上來看,互聯網打車公司未來還能持續存在下去。
共享單車,除了依靠租金實現盈利之外目前還沒有其他盈利方式,如果想借助押金搞互聯網金融,這條路已經難以行通,因為免押金已經成為趨勢,并且未來押金要建立統一管理賬戶。
至于在單車上安裝上屏幕,以廣告獲利,這只能說是考驗國人素質。讓自行車搞自動駕駛顯然是不現實的,未來共享單車能發展到哪種程度,最終只能由資本和市場決定了。